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前几天做了一个星座分析特别全面但是没看懂什么是  > 为什么前几天做CT还有脂肪肝,今天再复查就没了?

为什么前几天做CT还有脂肪肝,今天再复查就没了?

原创 赵喜同学 XI区

脂肪肝是一种肝脏疾病,其特征是肝脏组织中脂肪的异常积聚。这种情况通常分为两种类型:酒精性脂肪肝(由酒精引起)和非酒精性脂肪肝(与酒精无关)。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,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上升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,NAFLD已成为影响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。肥胖、缺乏运动、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因素被认为是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。

肝脏病变进程

通常脂肪肝的诊断首选超声,因其具有无创、价格低廉等特点。通常通过肝细胞内和肝表面的脂肪含量对图像变化的影响,在超声检查中,脂肪肝常分为轻(远场衰减1/3)、中(远场衰减1/2)、重(远场衰减2/3)三度,这种半定量分析方法是最常用的评价脂肪肝轻重的方法。但是,受仪器的图像质量及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。因此有些时候需要CT或MR进一步检查。

甘油三酯的 X 射线吸收率低于正常肝实质,导致 CT 衰减(以 Hounsfield 单位测量)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增加而降低。图中所示为脂肪含量不断增加的患者的三幅非对比 CT 图像。图中(A)为肝功能正常的患者,(B、C)为中重度(B)和重度(C)肝脂肪变性患者。65 HU、23 HU 和 -3 HU 的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等值分别约为 0.5%、25% 和 40%。

之前曾遇到一个病例,患者因为胰腺炎入院,第一次的CT检查发现有脂肪肝,第二天复查CT,结果发现肝脏未见明显异常。脂肪肝难道消失了吗?

结果好像难以理解。是不是CT机器出了问题?还是扫描参数不对?

结果检测发现设备一切正常,扫描用的是相同的方案,管电压kVp也一样,重建参数都相同。

那么,问题究竟出在哪呢?

同一患者,24小时内复查的两次CT检查,第一次显示有脂肪肝,第二次显示肝脏正常。

人是很神奇的动物,而且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,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这密度变化其中的原因。

在一项大鼠实验研究中,营养状况与 CT 中的肝衰减和 MR 成像中的信号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。作者使用正常大鼠和禁食大鼠,对切除的组织进行肝脏 CT 和 MR 成像以及糖原分析。结果在 CT 中发现,正常大鼠的肝脏衰减明显高于禁食大鼠。在磁共振成像中,正常大鼠肝脏的信噪比在 T1 加权和质子密度加权图像中虽然很小,但明显低于禁食大鼠。糖原分析显示,禁食大鼠的糖原沉积已耗尽,而正常大鼠的平均糖原含量为 50.1 毫克葡萄糖当量/克肝组织。因此,作者认为在 CT 中,正常营养状况会增加正常肝脏组织的原生衰减。正常肝组织中衰减的变化与肝细胞中糖原储存的额外衰减密切相关。

另一例胰腺炎患者,两次扫描间隔4天,由于肝脏密度明显变化(从约56HU到71HU),导致肝内低密度病灶在第二次检查时更明显。(层厚5mm,窗宽200HU,窗中心40HU)

一项由瑞典学者进行的研究探讨了饮食对肝脏密度的影响。这项包括 12 名健康志愿者(6 名女性和 6 名男性,平均年龄 34 岁)的交叉研究中,在营养状况处于三种不同水平(即正常、空腹和进食高糖食物后)时对肝脏进行 CT成像。分别评估肝衰减情况。

不同饮食状态肝脏CT值的变化

同一患者在三种不同饮食状态(空腹、正常和高糖饮食)下的肝脏CT值明显不同。

结果显示,与空腹状态相比,正常营养状况和高糖餐后的肝衰减明显更高(P

相关推荐: